《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子课题实施指南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子课题实施指南

2020-01-06 17:01:14    作者: 项目组    阅读: (497)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子课题实施指南

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络部组织专家团队申报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课题,已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DCA190331)。根据课题研究计划,现开始接受子课题的申报。各子课题的申报由总课题组组织评审,评审通过将正式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的子课题,由总课题所在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颁发立项通知书。为指导各课题研究单位顺利申报和开展本课题研究,特制订本指南。

(一)子课题选题指南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的总课题下,实验区根据本区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总课题的主题,参考下面的选题方向,自行拟定子课题研究题目:

1.“数字资源+教学服务”模式促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1)跨区域教研服务对县级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2)跨区域单元同步教研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

(3)跨区域教研资源县域本地转化研究

(4)专递课堂中的有效资源应用评价标准研究

(5)跨区域同步教学平台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6)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7)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在东部发达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的教与学方式重构研究

(1)人机互动反馈模式对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研究

(2)语音识别技术在跨区域文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基于名校网教的跨区域网络双师教学和教研模式研究

(4)依托跨区域同步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5)跨区域同步教学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6)专递课堂中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模式研究

3.基于教学过程数据的跨区域同步教学课堂有效评价研究

(1)跨区域专递课堂中大数据分析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支持研究

(2)大数据对跨区域异步教研的有效管理和效果分析研究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跨区域试点课分析和质量提升研究

(4)学生手持终端环境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有效学习实践研究

(5)跨区域同步教学课堂有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6)在线教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4.跨区域同步教学分层管理机制研究

(1)教研共同体支持下的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学科名师共同体协同模式研究

(3)县级学科名师共同体协同提升模式研究

(4)国家名师共同体与县域教研团队协同模式研究

(5)县级教研共同体有效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研究

(6)县级支教人员在跨区域教学中的效能研究

(二)子课题申报程序

凡愿意开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研究条件的区域以及中小学校均可申报子课题。申请单位履行以下课题申报立项程序。

步骤一阅读和了解总课题研究方案。

申报单位要组织参与子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仔细阅读总课题研究方案,了解总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以此为依据,确定子课题选题,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步骤二组织子课题研究组。

由申报单位组织成立子课题研究组,课题组成员由申报单位领导、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师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组成,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组组长一般宜由申报单位领导担任。

步骤三根据《子课题申请评审书》填报课题研究方案。

子课题组要根据总课题研究方案以及本指南的有关要求和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填报《子课题申请•评审书》。

步骤四上报《子课题申请评审书》

《子课题申请•评审书》填写后,需经申报单位领导审阅通过,加盖单位公章,正式上报总课题组。

上报方式:《子课题申请•评审书》以纸质和电子两种方式上报,纸质材料一式两份邮寄至总课题组(邮寄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中央电教馆,邮编:100031,网络部收,电话:010-66490227);电子材料发送至总课题组电子信箱(807026344@qq.com)。

步骤五立项评审

总课题组在收到上报的《子课题申请•评审书》,组织专家进行立项评审。通过评审,正式列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的子课题。

课题立项获批后,研究内容、人员不得随意更改,如确实需要进行调整和变更的,请书面报告总课题组经同意后方可调整或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