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共同体活动简报—山西左权县(2月25日至3月6日)
2020-03-20 00:47:53 作者: 项目组 阅读: (430)
第一周情况汇报(2月25日至3月6日)
在中央电化教育教育馆于2020年24日安排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异步教研及同步教研后,我县电教馆人员积极安排初中七年级四个学科县级教研团队20名成员参与教研,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强化培训,快速入门
电教馆根据县教研团队实际情况,制作本土化视频培训教程。
异步教研操作流程(https://v.qq.com/x/page/e30731y9ylt.html)
同步教研操作流程(https://v.qq.com/x/page/e3073pvkk13.html)。
团队成员通过观看上述视频,理解和掌握操作流程,快速进入教研状态,对信息技术基础有欠缺的教师,利用微信视频手把手的培训,做到让每一位成员掌握平台的使用技巧,为下一步教研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二、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央馆下发开展教研通知后,电教馆加班出台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近期工作安排》,进一步落实教研责任,将任务分解到教导主任、电教主任,各负其责,抓好教研活动开展和平台技术支撑。
三、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目前已开展七年级道德与法冶、数学、历史、语文四科异步
和同步教研活动。
(一)异步教研:各学科老师积极参加课件学习、研讨和评论,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条评论,有的教师写三四条评论。
1.道法组评论:
2.语文组评论:
3.历史组评论:
4.数学组评论:
(二)同步教研:各学科老师积极参加聆听专家分析讲解,并连麦研讨,教研结束后每位教师都写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1.道法组教师心得
赵云彪:
自己教学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总感觉自己只能在知识
层面上灌输给学生,课堂沉闷有余、活泼不足;教师单音响,学生和声寡。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自己意识到平时教学中只顾了低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路。这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动让我顿悟: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产生孕育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绽放灵动活泼的人文课堂!
张晓兵:
今天参加培训的心得有以下几点,供自己今后使用:
1.化繁。新编部编版教材我是第一次使用,感觉内容新,但却多,所以应该从繁中提炼简。
2.用简。化繁为简的过程我们经历了,那么开始用,简单的讲内容简单呈现。
3.俱进。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学生一同探讨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我们设计的问题,学以致用,共同进步。最后,以学生眼光,站学生角度,思学生过往,引学生行为,导学生道路,做好摆渡人!
陈贵忠;
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如下:
1.整体把握。新部编教材,更应注重对整课,整单元,整本书,甚至是对初中三年道德与法治课本的整体把握。
2.局部突破。对于课本中的重、难点,运用多种手段,结合学生生活实践,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进行局部突破。
3.提升素养。教学要源于课本,但更应高于课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赵树利;
让学生爱学、会学、享受学习,这是教育的根本。为此我认为:
1.了解学情是前提。不不了解学情,我们的课堂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教学主旨装心中。就是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激发兴趣是手段。课堂上老师设置的每一环节,学生能激情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目的是生成新知,提升能力。4.课堂小结不可少。学生盘点本课的收获,构建知识结构图,有助于学生在大脑当中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也是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赵丽娜:
作为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总是与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
2.语文组教师心得
牛丽霞:
一节同步教研课的聆听,虽说是回放有点小小的遗憾,但是毫不影响李服老师课堂讲授对我的感染,收获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
第一次教学部编版教材内容,总有种自以为是,可是听了李老师的讲解,感觉自己和教材对话,走进文本的差距还很大。李老师从第一单元的整体设计意图、学法培养、单元目标无处不在告诉我授课不仅仅是教书。比如《孙权劝学》这一文章,在备导语时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讲述了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细致的去分析,更没有做到在这里就为学生走进人物打下基础;再如文言翻译方法也没有真正落在实处,只是口说说而已。听了李老师的讲解,我明白教学要做到真、细、实。满满的收获,深深的反思,我在今后的教学之中一定做到边教边学,让自己前行的思想永远路上!
贾文丽:
从同步教研视频上学习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讲解我颇感受益匪浅。教材中的这几个人物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个人物具有魅力,这节课教给我们如何了解到他们的个性办法做了一一分析,每课都从导课、学习目标、内容背景,作者简介、教学过程学法指导,板书、人物形象、课文小结等方面进行讲解、分析最后明确要想突出人物特点就是作者善于观察,选取典型事例,并用妙笔为我们描绘出,可以说是源于生活,基于阅读,成于思练。1、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2、抓住人物的特征描摹人物,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3、借助合理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品格;恰当使用抒情和议论句,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之笔概括。这节课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的完美,更要注意了先进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创设情境、尊重主体、树立信心大胆质疑等方面都给我们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求异思维方式的训练。要靠我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并在不断的课程实践中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所以我在今后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重视素养能力,激励创新思维,特别围绕语文课文的核心素养深入研究,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解、分析、归纳、总结。
王旭东:
我在异步教研活动中收获了很多,最深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活跃了思维,让学生成真正的主人。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度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我要虚心学习,吸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运用感知――探――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宏彦: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教学提示] 采用摘读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找出重点句子。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赵俊琴:
聆听了李老师对于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各课的教学设计,学情等的分析,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发。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分析一下。
本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李老师不仅给我们讲解了单元目标的架构,而且从编写意图、教学指导方面提出了建议。尤其每一课都具体的从教学重点、文本把握、素养提升、问题探究及设计方面指导我们。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深入文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总结。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的单纯讲解。更多的是把握内在的核心素养,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下一步,我将不断尝试放手学生,让学生更多的动起来。锻炼他们的能力。
3.历史组教师心得
张志峰:
今天听了老师的七年级下册第1课和第2课的讲解,收货满满!
首先展现了两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总结了重点和难点,最后总结这两课所要达到了历史认识和历史素养。
在学习隋唐时期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历史特征来学习----繁荣与开放。隋唐繁盛就是大运河和科举制。唐朝的繁荣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开放体现在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关系。老师在讲述这些内容的时候,注重史论结合,在历史资料里寻找答案。但是过多的材料会给孩子带来负累,于是可以使用一些历史视频,走进历史的真实面貌,更容易加深学习。或者是通过示意图或者动画的形式来形象化的进行学习。如果上升到了能了问题,那就可以通过表格比较,图表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而得出历史认识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总之,学习历史方法多种多样,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然后培养历史的价值观的人生观。以培养历史的核心素养,以德树人,培养世界之有用人才。
李子亚:
“读史使人明智”,培根先生曾如是说。
我原本是音乐学专业出身,大学时光都交给了中戏外音乐史、乐理、练琴,许久未接触过历史,冥冥中觉得神秘无比。上岗后带了一个学期的七年级历史课,一开始不客气的可以说是“照本宣科”。
但是,网络教研帮助我找到了出路。才知道应该如何给学生上历史课,尤其是乡镇中学的孩子,应该针对性的教学,首先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历史思维和习惯,通过在教学中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来完成,在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把音乐和历史相结合。上课过程中积极带动学生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主动参与,思考分析;抓住重点,弄清关键;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其次,网络课中提到适量播放视频和图片更有助与孩子们掌握知识,这也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我会不断学习,努力带领孩子们在历史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李婕: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网络教研是我们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共同学习、沟通交流最方便的平台。参加教师网络教研,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所得。
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一种更开放的学习。作为一名富有教学智慧和创新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中应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注重不同学生不同体验,把“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用我的教学智慧,使我的教学方法能适合能力不同的每一个孩子,让我真正把孩子放在老师心中第一位,使其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
常旭琴:
通过观摩了李宝霞老师的课后,我受益匪浅。不但深化了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了学科教学的一些进展动态,还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我还明白了历史教师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不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冰冷的死记的历史知识”而是“活生生的历史事件和有血有肉历史人物”。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才能熟练驾驭课堂,而且引领学生怀着崇敬之心踏上探究历史的道路。
4.数学组教师心得
刘兰风:
今天听了秦老师的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被秦老师的专研精神所敬佩。平时在教学这块内容是很盲目,对一些概念一晃而过,觉得概念不是考点。秦老师提出在重视解题教学的同时,重视概念和定理的教学。首先,在概念和定理教学中,要讲清楚来龙去脉,要让学生对关键词反复理解。比如对顶角学生很容易识别,但是如何描述确实一个难点。比如有且只有,对于这样高度抽象但又极其重要的语言,怎样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再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学习能力,加强直观性,在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能获得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充分用好教材,让教材和学案很好的结合,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总之,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专研。
王倩:
通过参与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秦书锋老师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研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现将我对教研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一下:
1.对几何教学的目的更明确了,备课时要先整体把握教材,再从一个章节到一节课再到一个课时做合理的安排,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并围绕它展开教学活动。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几何学习能力和几何论证能力。
3.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这样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并善于通过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5.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
在以上这些方面,我还做的不够,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改进。
吕淑荣:
聆听了秦老师对于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各课的教学设计,学情等的分析,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发。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分析一下。
在本章的教学设计中,我感觉秦老师的许多方法值的我们学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整体把握教材,目标明确,不光对一节,而且对一章,甚至是一本书都有整体上的安排。2. 思维导图设计美观,且实用性强,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直观地看出本节本章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课堂练习有梯度,重难点突出,有的放矢,能够做到精炼。上面秦老师的这些方法正是我平常做的不太好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要在教材的整体把握上多下功夫,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做到精讲,精炼,落实到位,把每节课都上得扎实有效。
宋璐:
通过参加同步教研,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感受:
在本章的教学中我要学习秦老师这些优点,不断改进我的课堂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中注重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同一问题同一方法的不同表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和符号进行计算和说理;
3.几何作图中注重作图依据。学生只有说出来,才能更好的记忆。
总之,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张瑞明: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聆听了秦老师对于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各课的教学设计,学情等的分析,我真是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发。下面
我就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如下:
1.能够整体把握教材,目标明确。
2. 思维导图设计完美,有机的将相交线与平行线
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直观明的展示了出来。
3.课堂教学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
解决和和表达。
4.课堂练习有梯度,重难点突出,有的放矢,能够做到精炼。
5.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总之秦老师的这些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的,为我们今后身好,每一节课指明了了方向。
[点击查看附件] :1.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近期工作安排
2.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2019-2020学年春季延期开学教研课表(3月2日——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