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八年级语文教研共同体活动简报
2020-05-14 11:13:35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326)
相约五月 携手同行
——涞源县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八年级教研活动
简报
卷首语
时光步履匆匆,转眼间告别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们满怀激情地迈进了礼赞劳动与唱响青春的五月。在这闪耀着追梦光彩的五月,我们八年级语文教师于6日上午10点如 约而至,进入教研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开启了五月份教研共同体的学习之旅。本次学习之旅是一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古诗文教学的相遇,更是向来自远方语文名师学习的一次良机!伴随着五月的脚步,我们一起在逐梦语文的旅程上携手同行,心有光芒,自有远方……
专家论道
读“记”诵《诗》,传承经典
——统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与设计
陈菊飞、苗文娟
研修概况
陈菊飞和苗文娟老师的读“记”诵《诗》,传承经典, 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与设计,紧紧扣住古诗文 教学要求,这一单元的四篇古诗文,有异有同,虽内容不同, 但表现各异,语言精美,都透露着生活和生命的智慧。古诗 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章”、“文学”、 “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学习古诗文,文言知识、读 懂文章的基础不是学习目标,教学应由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 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文学、文化即文学鉴赏与文化传承。学 习古诗文要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练字、练句的文学艺 术,感受领悟先贤的重要思想,提高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 走进经典,净化心灵,这也应该是文言诗文单元最主要的设计思想。
学习感悟
陈菊飞和苗文娟老师的“读记诵《诗》,传承经典”的 单元教材分析与设计,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 一股清泉,为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以 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 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这次异步教研活动让我们认 识了别人,更看清了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平台上深深体验到了这句箴言。它鞭策我们做个好老师,不能 知足,不言放弃,不断充电,向前看齐!下面浅谈一下我们 的学习心得吧!
一、单元教材分析透彻,单元目标定位着眼于培养学生 的语文素养。本次教研共同体的学习,陈菊飞老师带领我们 走进了统编语文八下第三元教材分析与设计,主题是“读‘记’诵《诗》,传承经典”。通过用心聆听陈老师的讲析和观看幻灯片,我们非常敬佩陈老师对第三单元四篇古诗文的教材分析,因为内容分析透彻,把握四篇古诗文的异同精准,这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对每个单元的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但是分析还是不够深入,对单元文章的整合与异同思考较少,所以通过教研共同体的学习,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对单元教材做好透彻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单元目标,从而对本单元的单篇教学设计找准方向。
陈老师从内容不同、表现各异、语言精美、思想价值四个方面对第三单元四篇古诗文进行透特分析,才有了对古诗 文教学的深入,“学习古诗文,文言知识只是读懂文章的基 础,不是学习目标,教学应由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文学”、“文化”,即文学鉴赏与文化传承, 所以学习古诗文,要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的文学 艺术、感受领悟先贤的重要思想,提高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 走进经典,净化心灵──这也是应该是文言诗文单元的最主 要设计思路。”这样的设计思路的思考,就定位了单元的学 习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文的 魅力。
二、导入设 计着眼文化传承, 这种潜移默化地 引领更能激起学 生对古诗文的兴 趣。
无论是《桃花源记》从文本 内容、思想价值、作者简介导入, 还是《诗经》两 首从汉字源头探 寻“经”字导入, 都在潜移默化中 进行中华传统文 化的渗入,从而 让学生从走进新课学习前就有传统文化的点滴熏陶,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感受都古诗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气息, 也从中能够让学生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陈老师 这样设计的导入语从一开始古诗文的学习,就给学生营造了 一种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情境,点 燃学生的兴趣点,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之中。 所以在教学的路上,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储 备量,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从而做好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者。每一次学习之旅,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思考,感谢教研 共同体学习平台,让我们在教学路上不断成长,期望在未来 遇见更好的自己。
研修建议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古代诗文名篇。通读这些诗文, 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治自己的情感和胸 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要重视课前预习,让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通课文, 了解作品的主要意思,以便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省下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诵读。
第二,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诵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每篇文章的特点,可以使诵读过程变得丰富有趣,避免枯
燥乏味,从而提高通读的效率。此外,很多教学内容,如对 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对重要语句的思考等, 都可以与诵读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三,不搞“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少讲语法,尤其是实词和虚词,应该放在具体语境中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对 于《诗经》二首,也尽量以诗解诗,避免因简单粗暴的翻译破坏美感。翻译和语法知识都只是辅助理解文言诗文的一种手段。语法教学上,不拿术语吓唬学生。
第四,要适当结合作者生平或写作背景把握文本的内涵, 也要引导学生考察作品产生的时代,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情 怀,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小石潭记》,按照游记的写 法,应该就是记述去小石潭的所见所闻所感,但我们能读出 其中的不寻常之处,就是因为其中有作者的身世遭遇,这也 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状况才能理解。
卷末语
聆听智者的教诲,参 与同伴们的探究,我们收 获颇丰!语文教学不仅是 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 提高。每一次学习,都让 我们感受到自己要钻研的 路还很难,要学习的路还 很长。但是我们相信,只 要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编辑:邸雪 王丽娟 安淑兰 吕国静 宋向平(八年级语文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