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工作简报

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工作简报

2020-06-26 11:41:04    作者: 全景王硕    阅读: (388)

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工作简报

小学语文(总第1期)

 

竹溪县五年级语文组        第1期        2020年6月20日

 

本期编辑:组长——谭香香     成员——许静  李娟  吴梅  顾琼

 

教研动态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场疫情锁住了全国人民的脚步,却锁不住春天,更锁不住我们教研的热情。

    为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4月26日,在县教师学习与资源发展中心方华友老师的带领下,我县二、三、四、五年级20余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组成了一支小学语文教研团队,参与了教研共同体协作提升项目的学习。

    这个项目由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着力教研共同体协同体系建设,以同步单元教研为基础,通过异步、同步教研、示范课等形式,将名师教研共同体对接我县教研共同体,县域教研共同体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本县教师缺乏的教学点和薄弱学科。

    自这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每位学员线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课学习,汲取专家们对每个单元教学的建议,立足课堂实际找问题,线下集体讨论,研究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结合疫情下的线上课堂教学特点,精益求精,暗立做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教学研训氛围极为浓厚。

 

※活动掠影※

 

2020年6月8号下午,我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在县教育局发展中心小学组方主任的引领下,在线观看了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富阳校区陈智文老师的作文示范课《形形色色的人》。

五年级语文教师利用集体备课一起学习

 

陈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陈老师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优化作前指导。严监生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一个吝啬鬼形象,课文选取了奄奄一息的严监生临死前不忘灯盏里的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肯咽气的片段。并补充两个事例,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事例”才算“典型事例”,怎样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把人物“写具体”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陈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先用思维导图提炼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然后,围绕本单元习作的难点,教学生运用切分镜头的方法,把事例写具体,层层深入。

出示事例一:通过“看故事——讲故事——听故事——验证故事”的方法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切分镜头的好处。

出示事例二:通过“抢球——带球——过人——投篮”的描写,让高方旭打篮球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出来。

 

课后老师们认真做笔记

※交流反思

全景学习”平台参加教研共同体学习心得

竹溪县实验小学    顾琼

 

我有幸参与了中央电教馆组织的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依托先进的互联网矢量技术全景学习平台,我参加了同步教研和异步教研学习活动。在与专家教研团队的思维碰撞中,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异步教研活动中,观看了叶秋玉老师围绕 “树立范本意识,统整单元教学”对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明白了“双线教学”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有单元整体观念,以“双线”为核心,从读到写,从理解到运用,步步深入,层层提高。而且,每一单元的教学要遵循“教—扶—放—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博耶尔说过:“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先进的矢量平台,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与全国优秀教师同步教研,能够在课堂里和他们互动。这样的线上教研活动实用高效,让我们受益匪浅。

 

以我之手写我心

                     ——听习作示范课《形形色色的人》有感

竹溪县实验小学   李娟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他能直观地反映一个孩子的阅读经验和语言组织能力。一直以来,它都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从事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也经常被“讲作文”、“改作文”缠得焦头烂额。一方面,我教得很吃力,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教学才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另一方面,我能够从孩子们的反馈中看出他们对习作的抗拒。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形形色色的人》,我感触很大。课上,陈老师展示了班上的同学写的作文,虽然是经过修改的,但也能看出这个孩子不错的文笔,我想,那一定是出自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之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班上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阅读量小不说,对于阅读和习作的兴趣也完全丧失,在他们看来,习作有的时候就是一种“灾难”。很难想象一个不爱文字的孩子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和教学是息息相关的,从陈老师的课上,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会为了习作课收集、整理大量有用的素材吗?我会把难点细化,用切分镜头的方法教孩子描写人物吗?我会把课本上的要求转化成简单可行的要点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过关吗?这些问题,都能把自己问得哑口无言。所以,习作真正考验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只有老师下足了功夫,学生的习作才能水到渠成。

习作,就是以我之手写我心,只有源于内心的文字才能打动人。一个会写作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强迫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妙笔生花,也没有办法让一个内心贫瘠的老师上好作文指导课。我认为,广泛的阅读是学会写作的第一步,希望我和孩子们都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为以后的习作源源不断地蓄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