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小学数学教研共同体 工作简报
2020-06-26 11:48:32 作者: 全景王硕 阅读: (369)
东明县小学数学教研共同体
工作简报
四年级数学组 第13期 2020年6月20日
本周计划
东明县小学数学教研共同体四年级组教学安排如下:
|
内容 |
类别 |
执教人 |
具体时间 |
6月16日 (星期二) |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
示范课 |
王琦 |
08:45- 09:25 |
学习纪实
2020年6月16日,东明县小学数学四年级组全体教师在县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根据“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名师教研团队远程培训安排,认真聆听了广东省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王琦老师对于《轴对称》这一课的详细讲解。学习课程之后全组成员围绕本次教研活动展开了线上交流和讨论,记录如下。
学习掠影
图一 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朱晓洁
图二 东明县菜园集镇中心小学袁慕慧
图三 东明县陆圈镇中心校张东亭
图四 东明县陆圈姚寨陈贵华
图五 东明县陆圈于谭寨杨晓慧
图六 东明县第五小学车利平
图七 东明县第七小学胡瑞雪
图八 东明县陆圈高官营卢晓燕
学习心得
耿美玲老师: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王琦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学习,收获颇多,感触至深,悟到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一、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二、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学生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朱晓洁老师:本期示范课由王琦老师主持,《轴对称》这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课程,它通过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移一移来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认识并熟练绘画运用的能力。
王琦老师由剪纸引出课题,显得自然有趣,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图形拥有的不同对称轴,并由不同对称轴的发现引出对称轴的特性。方格图的利用有效提高了研究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完成课程学习和总结。
在课程随后的对错示范及纠错过程中,又让学生加深了对于对称图形的认识,对于合理总结图形特点做好了铺垫。随后对于对称图形的画法,王老师又以其特有的温柔和细腻的嗓音为我们娓娓道来,画法关键点,让学生在找点,定点,连线的三步结合下完成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和实践。
王琦老师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语言和态度,语言亲近柔和,张弛有度,态度温柔有力,平易近人,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老师的语言走进课堂。
张东亭老师:
本课教学首先王老师用剪纸引出轴对称图形。在观察对称轴时强调有的图形不止有一条对称轴。随后以轴对称图形引出新授。借助方格纸,从对称点出发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尝试找出图中其他位置的对称点。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其次,在学生掌握了对称图形的基础知识之后,王老师展示正确和不正确两幅对称图形,让学生们常试判断。即巩固了学生关于对称图形的知识,又为学习复杂的轴对称图形提供了有利保障。
再次,王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画称图形的方法。①找点:“找端点”②定点③连线。画完之后要记得检查对是否通过让学生做练习检验学生是否可以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是否可以根据图形的一半想出图形的另一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最后,王老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动物和建筑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感悟生活中的美感。
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很多,以后会更加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学习不仅能不断的丰富自己,还能给自己足够的动力,一直不停的努力学习。
杨晓慧老师:本节课王老师由剪纸民间艺术引出了轴对称图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接着王老师出示了多种图形并让学生们把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这一活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王老师设计的探究新知部分主要让学生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来的美。
最后王老师出示了生活中存在对称现象的图片,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真的是收获满满,以后我更要努力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
卢晓燕老师:《轴对称图形》一课由王琦老师执教,王老师语言亲切清晰,有良好的教态,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都有鼓励性的评价。
首先,王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虎头剪纸图和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为深入探究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做好铺垫。
接着,王老师利用树形图使学生认识“对称点”,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出示学生画的两幅轴对称图形,请学生判断说明自己的理由,并把错误的图形改正确。进一步发现轴对称的性质,进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然后,王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索画轴对称图形,老师利用PPT演示、归纳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点”、“定点”、“连线”,直观、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由轴对称图形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洗礼。通过这次学习收获满满,以后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车利萍老师:王老师首先根据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又以剪纸为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较发现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有一条。
第二教学环节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总结出方法:找点-----定点----连线。
最后,展示图片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本次听课收获很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更好。
袁慕慧老师: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王老师从观察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判断等过程,最后以欣赏轴对称图形结束,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
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王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胡瑞雪老师:今天听课王老师关于轴对称图形的课受益匪浅,从以下几点浅谈一下我的收获。
首先王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带领孩子们去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加强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其次王老师关注知识形成过程,结合学生们熟悉的学习、生活情景,在他们对轴对称图形认知的基础上去学习,既有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化,更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最后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选择,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把我的收获加以应用,从实践中得真知。
崔彦博老师:
王老师的课从剪纸艺术作为切入点,从开始就充分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一种图形形式。
然后通过画对称轴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同时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让学生经历找点,定点,连线的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画对称图形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通过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无论是授课技巧还是授课理念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使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运用到我以后的教学中,使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陈贵华老师:王琦老师有生活中的剪纸引出轴对称,又出示多种图形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判断方法,总结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其次王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有无数多个,总结出画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
最后,王老师以生活中蕴含轴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结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听了王老师的课,真是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薛青枝老师:
一、从欣赏生活中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美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入“对称”的概念。接着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得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最后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即“先找点,再连线”。
二、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一数、画一画、找一找等数学活动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出如何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用规范、精炼、严谨的语言来概括数学概念的本质,培养数学思维的抽象性,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所在。因此,如果说低年级在学习概念知识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话,那么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提高抽象概括能力、理性地思考能力及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就更为重要了,因此,这节课特别注重让学生用比较严谨的语言去总结、去归纳,从而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习总结
通过本次教研共同体的远程培训学习,我们每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收获,也明确了今后前进学习的方向,希望我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向名师看齐,向明天出发,一起改善我们的课堂,改善我们的教学。
编辑 :朱晓洁 审核:耿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