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研共同体学习图片及心得
2020-09-30 14:40:45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306)
四年级数学教研共同体学习图片及心得
紫云县第一小学 卢艳妮:
今天我参与由北京市西城区池代英老师带来的同步示范课“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学习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数的产生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池老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古代的几种记数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从原始记数方法到符号记数到后来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这一变化历程的了解,感受数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历程。了解数字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体会到统一数字的必要性和数学自身的文化价值。
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中,池老师从我们生活中出发,通过学生阅读了解认识什么是自然数,并且找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有哪些自然数;在前面个级和万级数位的学习基础上,延伸到亿级,并了解和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充分的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外,更要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大力度,让我们老师和孩子们得到进步、提升。
达帮小学 朱倩:
今天听了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小学池代英老师讲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感触颇深。
教学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化繁为简、符号化、代数等思想,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 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总是与定理、法则、符号、运算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中,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时过分地强调机械的解题训练而缺乏生动的感官刺激和灵动的审美引领;只注重数学原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在我们面前,“数学文化”也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教学时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有的知识只需要了解,有的内容则需要理解和掌握。
板当小学 陈兴光:
此课先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了解到, 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宗地小学 吴姝:
今天我参与由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小学池代英老师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示范课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学习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的产生
在数的产生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池老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古代的几种记数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从原始记数方法到符号记数到后来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这一变化历程的了解,感受数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历程。了解数字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体会到统一数字的必要性和数学自身的文化价值。
二、十进制计数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池老师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出发,通过学生阅读了解认识什么是自然数,并且找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都有哪些自然数;在前面个级和万级数位的学习基础上,延伸到亿级,并且了解和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全,我充分的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外,更要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上下功夫,让他们能够不断的进步、提升。
格凸河小学 邓春: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接触的都是文化性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读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在本节课中,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在数学发展历史的背景中,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就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直观的说明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是数不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透过学习,我能够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知道今后如何去设计教学有一定的方向。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