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八年级语文组 小组简报 第一期 2020年9月20日

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八年级语文组 小组简报 第一期 2020年9月20日

2020-09-30 15:11:22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274)

开篇寄语

 

俯首甘为孺子牛,千锤百炼始方休

                    -----学习为一种习惯

蒋家堰镇镇中心学校    周丹 

雨果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而要完成这平凡而谦逊的教育事业,就需要我们老师“俯首甘为孺子牛”,千锤百炼,提高自我。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做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这样老师才可以华丽转身,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次全景学习教研共同体项目的实施给了全县教师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县教师与资源发展中心为确保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工作在新学期顺利开展,2020年9 月 6 日思源集团学校专门召开培训会,此次培训会规模较为庞大,共计三百人参加。会后我们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在一起研讨教研共同体学习细节的实施,县语文教研员明安菊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了关于“教研共同体”平台的学习技巧,并且为我们制定了详实的活动计划安排表,让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进行实践学习。

兼听者明 偏信则暗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想具有“一桶水”就必须要多听多实践。在教学中,我们一是要多听听同行的课、名师的课,还要多看专家的讲座。而“全景学习共同体平台”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对接,里面的名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自己的教学教材分析和教育理念播撒给我们偏远地区的“造梦者”。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有可取之处,特别是一些深入剖析教材的想法,有时会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二是我们每个学科组都有一个交流群,在群中,我们就平台运行和利用的技术和问题加以交流,从而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真可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

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因为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作为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教育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同时要加强学习党的教育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党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多思多变多行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因时而变、因生而变。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课程标准改革的节奏,如何才能步伐一致紧跟节奏呢?那我们就要抓住每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例如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就涉及到新闻报道的相关知识,如果按照学生们以前的考试规律来说,新闻在以往考试中几乎没有涉及,那么是不是可以意味着它不重要呢?是不是可以不给学生讲呢?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后来我学习了“全景学习平台”上讲这一单元的教材与教学设计,我才明白。处于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化,新闻的写法与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关注这些变化,不断更新自己对新闻的认识。因此,这一单元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同时还要养成学生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的习惯,并试着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他们,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许部分老师会犯和我一样的错误,认为这部分内容不重要,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干脆不讲。这一行为存在着太大的功利性,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无疑是一大损失。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我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力求实现单元学习目标。

第二单元有散文,也有传记,学习本单元要熟读这些课文,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时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语文教学,达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目的。

        

现场直击

(八年级语文组)记者周丹报道:2020年9月21日下午三点,“教研共同体”平台的教研活动开始啦!此次教研活动,七八九三个年级同时进行研讨,其中竹溪县教研员明安菊老师带头主讲,其他两位老师也备着满满的干货知识。他们独到的教学见解,精辟的教学分析为全县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此次进行的是同步教研活动,全县语文学科组的教师们积极响应,纷纷守在电脑前,登录平台听课端准时收听对应年级的分析课程,在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还会陆陆续续晒出自己的听课截图。

此次线上同步教研活动于21日16:00结束,但是各位教师的学习并未结束,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我们实践的“舞台”,希望我们能够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载着梦想走向远方。

                                     编辑:周丹  

图片提供:语文教研组成员    

 

 

 

结束语

当我编辑完这期简报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相反,心里却怀着一丝的忐忑不安。由于我的能力水平所限,这期简报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愿我们所有同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