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工作简报(第1期)
2020-10-19 17:07:31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562)
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工作简报竹
溪县教师学习与资源发展中心 第1期 2020年9月30日
本期编辑:付亚洲 校对:陈正瑜
◆工作简讯
7月24日,竹溪县教师发展中心在局四楼小会议室召开2020年半年工作总结反思会, 县教师发展中心支部书记魏祖成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样做”三个角度对推进“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作了交流,小学语文研训员方华友以“学而知不足 行而晓路远”为题,分享了组织团队参加教研共同体的学习启示。
8月25日下午,竹溪县教师学习与资源发展中心在县教育局四楼会方组织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之子课题《教研共同体支持下的县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题论证会。
8月27日,竹溪县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教研员、部分学科教研共同体团队成员和县教育技术装备站全体人员40余人参加了央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的升试点项目”远程培训会。
8月28日,竹溪县召开“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秋季推进会。
9月4日,竹溪教师发展中心完成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50 个“教研共同体”学科骨干团队的组建。
9月6日,竹溪县召开2020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教研共同体” 研修团队培训。
9月10日,竹溪县教育局制定并印发了《竹溪县“教研共同体” 整县推进协同提升实施方案》。
9月14日,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整县推进全面实施。
◆活动掠影
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上半年教研共同体总结反思
7月23日上午,县教师发展中心召开2020年半年工作总结反思会,全体研训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县教育局副局长徐国臣到会指导。会议由该中心主任陈佼主持。
会上,针对“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工作,县教师发展中心支部书记魏祖成和小学语文研训员方华友进行了分享交流。魏祖成从“为什么”“是什么”和“怎样做”三个角度对推进“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作了交流,开展“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可以实现“六提六变”,即能够助推教研方式提档,能够助推研训能力提升,能够助推教师素质提高,能够助推课堂教学提效,能够助推课程改革提速;有三大任务,即组建教研共同体,推进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开展单元教学教研活动;要完成 “四个一”,即建好一个团队,搞好一次培训,作好一场体协同提升项目,固好一个模式。方华友以“学而知不足 行而晓路远” 为题,分享了学习的启示:单元教研的形式,体现了“灵活、短时、高效,研学合一、教研合一、典型示范、实教引路”的研训特点;单元教研的模式,可以引导教师逐步地对教材从认识“单篇→整组→整册→整年级→整学段”“单块整体→整体教学→课程教学”,形成学科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帮助教师构建学科整体教学观;单元教研的方式,降低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和难度。竹溪县组织义务教育阶段“教研共同体”研修团队培训
为深入运用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经验,整县推进“研训共同体”协同提升工作,打造区域教育强县,
9月6日上午,竹溪县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教研共同体”专项培训在县思源集团学校成功举行。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县教育技术装备站全体成员、义务教育阶段“教研共同体”骨干团队成员、网络技术人员等300人参加培训。培训会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佼主持,县教育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教育技术装备站长李思忠参与培训并作指导讲话,对后期的项目实施提出了要求。
在培训会上,特邀了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刘克臣专家利用网络,在线做了《根深才能叶茂----深度学习提升课堂学习实效性》主题培训。刘老师以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为背景,结合日常教学中的部分案例,讲述了“教研共同体”下单元教研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县教师发展中心支部书记魏祖成对我县“教研共同体”项目推进运行策略进行了介绍,技术人员李勇对全景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与操作细节进行详细讲解。
随后,300名参训人员分为17个学科小组到班级进行交流与实操演练,分组商讨了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本学期县内教研共同体的活动安排,各学科研训员还对如何解读单元教材及活动的组织进行了现场培训,同时为本组团队成员现场颁发了聘书。
9月份,各年级各学科教研团队制作的美篇
◆学习感悟
因为期待,所以精彩
走过盛夏,迎来初秋,在这样一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带着满腔的热情,我们怀着共同的期待,从各个学校相聚在一起, 共赴“竹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 这场学习与成长的饕餮盛宴。
我们把一粒粒激情饱满的种子。撒播在研修这片肥沃而广阔的土地,聆听教育专家的殷殷教诲,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我们期待着在教研共同体的沃土中吸纳营养,在道德与法治的广阔田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我们走到一起,成为最知心的朋友,学习吸纳课程团队成员的经验点滴,探讨各自心中遇到的教学疑惑。亲切地交流,无间地协作,热烈地探讨,激情地碰撞,如同勤勉的蜜蜂,采集着知识的花粉,酝酿着最甜的收获。
研修承载着成长的希望,一百个老师拥有一百个梦想,而这一百个梦想最终将汇成一个心愿:那就是快乐研修,资源共享!携手同心,幸福成长!( 竹溪县城关中学 王楠)
学习反思 砥砺前行
——“小学数学教研共同体”学习体会
今秋开学,我有幸参加了竹溪县小学教师 “教研共同体”的学习,不知不觉中第一个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短短一个月的学习时间,我们参加了同步教研活动,异步教研活动,听了示范课,有的老师自己也精心准备了教材解读的课程,这些都让我们因忙碌而变得浮躁的内心渐渐安定下来,使我们的思想在专家的引领下再一次沉淀升华。名师专家的微专题、工作室成员精彩的课堂,让我在领略课堂魅力的同时,又一次领悟了“学,然后知不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一、学习中的收获
“小学数学共同体”是引领辐射带动更多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平台。活动中让我领略了 “大家”的风范,使我耳目一新。不同的教师,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经验,或具体详实,或科学严谨,使我们学习、接受新知识、新内容的同时,也学习到了他们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扎实有序地搞好下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沐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感悟着名师良好的专业内涵,让我感叹,成长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先走一步的教研能力,先走一步的创新精神。“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而不著则虚”。二、收获后的思考
作为教研共同体学习的一员,我相信我们团队的每一人都具有教育情怀,有激情、并愿为自己的教育梦想而不懈追求。追求的过程是幸福的,追求的过程,更体现了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追求梦想要有行动,更要有能力。良好的行动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反思。在学习中,在反思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追求梦想奠定良好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为了我们拥有一个幸福有意义的人生,我们要建构良好的行动能力——研究、学习能力。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一如既往的学习、反思,砥砺前行,做最好的自己。
(竹溪县实验小学 王艳丽)
研讨 思考 收获
——教研共同体学习心得
本学期,参与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自九月份开始,认真参与了研讨活动,聆听讲座,观摩样子课,反思交流,让我对统编教材的编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走过的这段时光里和同行们一起研讨,分享交流,忙碌中也给自己带来了思考与收获。
- 突出语文要素,形成单元语文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每单元围绕内容主题,呈现了明显的语文要素。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也相互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单元的角度,审视每篇课文。教学中要有单元整体意识。教学中,要扎实开展语言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才能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
- 突出学法指导,形成阅读能力。
在统编教材中,明明白白提出了学法指导。“授人 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语文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方法的指导,特别是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有机渗透,还要善于提炼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般的实实在在的收获。(竹溪县实验小学 肖春华)
德润心灵 共同成长
“最好的老师有三种:其中一种是开窗子的:你以为看到了风景的全部,老师却帮你打开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便是最好的老师了。”在周书记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我有幸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共同体的一员,聆听各位专家的优质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课堂上,教师们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课堂探究,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也踊跃发言、积极动脑,让课堂灵动活跃,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将教学氛围推向高潮。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老师首先从小美和同学们的烦恼入手,让同学们出主意:公共财产受损坏怎么办?语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由此讨论出班规是什么及它的重要性?再让学生一起当医生,诊断班级病情,并对症开方制定我们的班规。
规则对四年级学生来讲,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要让学生自己定班规,并自觉遵守的确存在一定难度,于是老师就从学生熟悉的图书角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图书角中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就为定班规打下了基础。老师的设计理念从“我们班的图书角,规则大家定,规则要遵守”三个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自主体验规则制定的初步过程,并产生自觉遵守规则的主体意愿。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们话匣子,通过日常现象,提出切实可行的班规,且大家都愿意遵守,连连点头。
让我不禁称赞,一节优秀的课堂就是如此,生为主体,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让德育孕育到我们的生活、周边,达到共情教育!
情感教育让我们的课堂更温情,优秀专家让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老师们的课堂真实、趣味、灵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瞬间。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班级孩子的实际,使教学更加精彩。(思源实验学校 陈明双)
报:中央电教馆、湖北省电教馆、十堰市教育技术装备站
送:竹溪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育技术装备站、各成员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