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三年级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全景学习平台教研简报

涞源县三年级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全景学习平台教研简报

2020-11-16 13:47:43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276)

涞源县语文学科教研共同体全景学习平台

年级教研简

 

教研活动研训时间:2020年10月31日

教研团队成员:杨文坡、雷雨晴、李志英、李娟娟、王乐乐

10月12日我们观看了《关注单元教学研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异步教研;10月15日我们观看了《关注单元教学研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步教研;10月22日我们观看了《第三单元学习园地》的示范课;10月22日我们观看了《我来编童话》的示范课;10月26日我们观看了《策略单元怎么教》的异步教研;

10月29日我们观看了《策略单元怎么教》的同步教研;受益颇深。

雷雨晴老师的感悟: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可以启发心智,兴趣可以激发内驱力。在本月的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求。一般来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来确定他们的阅读方向,使阅读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律,同时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回归自主阅读的乐园。

教师要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彩版的童话故事入手,结合精美的彩图,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绝伦的童话世界。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认知能力,识字方面有了一定积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对故事中的生词进行适时解释,介绍故事写作时的背景或寓意,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故事说了些什么。教师可让学生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做到“阅读与思考互动”,让思想得到启迪和升华。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希望得到表扬的迫切心理常常会流露出来。

教师要以赏识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学生的某一亮点进行激励、表扬、喝彩,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持续保持读书的热度,诱导其他学生积极热爱阅读,投身阅读。必要时可开展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阅读是开阔学生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要由易到难,逐步养成习惯;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树立好的阅读典型,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良性刺激。久而久之,便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志英老师的感悟:
 

本月在教研共同体全景学习平台参加了五次活动,陈莲霞老师的讲座《关注单元教学研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第三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中杨娟老师的讲解以“走进童话,感受想象”为主题开展,以及策略单元的教学方法解析。

三年级进入小学语文中年段的学习,在教材的编排上出

现了许多第一次:  

1.明确呈现双线结构的编排,突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语文工具程写人文性的统一。

2.没有了“识字单元”,中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显现中年级特点。

3.出现“精读”与“略读”课文,在教学实施中要有所区别。  

4.出现文言文,怎样上好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5.写话变为习作,同时出现习作单元,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目的的系统训练。  

6.策略单元,不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织单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设计整个单元。

整体了解小学阶段策略单元的编排特色,统编教科书策略单元的安排。三年级上册编排的是预测单元。四年级上册编排的是提问单元。五年级上册编排的是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六年级上册编排的是有目的的阅读单元。

进一步认识三年级预测单元的要素,猜测与推想。1.含义的角度:猜测,只凭某些线索进行主观猜想。推想,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逻辑推想不知道的事情。2.侧重点的角度:猜测,侧重于“猜”,逻辑性较弱,没有根据也可以。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依据逻辑推想不知道的事情,逻辑性较重,必须有根据;3.主观与客观角度:猜测,主观想象,是心理上的预测。推想,多是根据事物因果关系。

总之,本月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娟娟老师的感悟:
 

通过本月的的教研共同体学习,让我对于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白了该如何使用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教学。学习中老师们针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的深入分析,还提到了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具体引导方法。对课本当中各个板块的变化以及变化缘由都进行了剖析。下面是我对本月学习的几点体会: 

 

首先,在本次培训中,老师们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专家老师进行了的详细分析,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翻了教材你就会明白教材的单元主线是要教师自己进行梳理的。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  

其次,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第一、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第二、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第三、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最后,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通过本月学习,我对小学语文的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

王乐乐老师的感悟:
 

“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创新。拟从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有所不同。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阅读策略则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的,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着指导和调控作用。

,变“零散植入”为“整体推进”,变“有要求无载体”为“内容详实有体有系”,让单元目标更加凸显,让单元课程内容更加集中、更为聚焦,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避免教学内容冗杂、泛化甚至“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等方面的问题。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

教学“阅读策略单元”,笔者认为要牢固确立单元整组观、核心目标观、自主学习观、实践发展观,在教学中把握好三个要领。下面以三年级“预测”单元为例。

1.凸显单元核心目标

“阅读策略单元”是一个与其他单元相对独立、单元内各部分又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单元内各个部分教学目标的拟定必须凸显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教学要紧扣单元核心目标展开,突出“一组一得”“一课一得”,让学生真正在阅读策略的学习上有所得。教学第一步:研制明确的单元整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读书、读文章进行预测的习惯。教学重点为: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第二步:“对准目标而教”。根据单元核心教学目标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将单元内各部分内容视作一个整体,变“单篇课文教学”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刀直入,心无旁骛。与核心目标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问题可以大胆舍弃或点到为止。

2.发挥两类课文作用

一是用好教读课文,充分发挥“例子”功能,初步学习“预测”。

第一步:导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一座老屋,已经活了100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好了,我到了该倒下的时候了!’就在它自言自语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突然,一个小小的声音响起来……今天我们来读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猜一猜故事的内容。”教师运用课件适时出示部分课文。

第二步:引导——指导学生边读边预测。尝试预测: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读第1~5自然段,感知阅读时可以在哪些地方预测。教师指点:阅读时,可以在感兴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预测。阅读第6~16自然段,指导学生感知预测不是随意猜测。师生一段段地读,边读边猜想,并追问为什么这么想,说说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适时提炼方法:预测不是随意猜测或乱猜,而是依据生活经验、常识以及对上文的阅读理解猜想。

第三步:小结——梳理“预测”的基本方法。出示课后练习2表格:学生自行默读,同桌相互说说这些旁批是怎么得来的。师生一起梳理并板书“预测”的依据:根据文本中的线索,如题目、插图等预测;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预测;根据先前阅读的知识经验(文章结构意识)预测。

第四步:拓展——感知预测的结果与实际会有出入。阅读第17自然段,指导学生感知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二是用好自读课文,让学生充分运用方法,扎实练习“预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以这样组织教学。第一步:熟读课文,小组讨论——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学生大胆预测,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预测。第二步:教师讲讲这个故事的结尾,班级交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适时出示课后练习1,丰富学生认知实践。第三步:预测练习——读课后练习2中的文章或书的题目,小组内交流文章或书中可能会写些什么,说说自己预测的依据。

《不会叫的狗》可以这样组织教学。第一步:熟读课文。第二步:围绕课后3个思考练习题自行思考,小组讨论。第三步:学生为小组的同学读一本大家不熟悉的书,让他们预测后面的内容。

3.加强自主实践: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阅读策略”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认知、尝试、拓展、应用,从而建构意义,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一是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语”,明白本单元学习要求,首先从心理上自我调适学习思路。二是教读课文的学习应成为学生自主认知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授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行发现、领会,同伴分享,或教师点拨、指导,领悟“预测”的方法,而不是教师“教给”方法,更不是“贴标签”似的学习。三是学生熟读课文后结合练习中的表格、对话框中的方法归类、提炼,自主建构“预测”的基本方法。四是在大量的拓展阅读中练习“预测”,掌握预测方法,提高预测水平。一种阅读策略的学习、获得,仅靠教科书中几篇例文的阅读示范、练习是不足以真正落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实践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建构阅读策略。五是学生借助“交流平台”,自行回顾、梳理,同伴间相互交流、分享,从而提炼出预测方法,养成预测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非“记忆”预测的方法。

杨文坡老师的感悟:
 

我通过本月的教研学习明白了,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体验感悟,提升人文精神训练用得少了,反复出现的表示教师和学生行为动作的词语是体验感悟,这不仅仅是人文方面的,还包括语言方面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从训练走向体验感悟。把握主题单元丰富的内涵从孩子的生活,到中华文化的纵横的、地域的,都涉及到了。有的主题,与过去相比,加深了。不单纯是大自然的景色,把人的感情与大自然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使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一层,在美丽的景色当中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多读中体验感悟语文,首先是感性的语文。以前,常见的是分析,用理性的眼光去看课文,语文课给我们留下的是理性的印象。语文中大量的文学作品要上成感性的语文,通过孩子的感情去触动他。所以,新课程下的语文要多感受少分析。特别是年级比较低的三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留给儿童的应是情感上的触动,是一种形象,而主要的不是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多元解读文本,尊重独特感受,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到现在思想的大解放,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一切阅读都是误读。不可能百分之一百还原作者的生活感受,或写作时的心理状态。胡适读红楼梦,毛泽东读红楼梦。读书究竟是为什么?说穿了是为我所用。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人文精神要强调,但要防止语文本体的失落。人文精神应是在语言当中感悟。引导学生探究语言规律。除了在我的发现中发现,怎样在常态的语言环境中也发现语言规律?即在平常的阅读中有所发现。我的发现,要放手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筛选一些,着重解决一些。先解决大的重要的问题。要保持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但处理上详略、课内外是不同的。引导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更为重要。但并非无价值就不提,不懂就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