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五年级数学 第4期

桐梓县五年级数学 第4期

2020-11-16 14:03:42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273)

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

教研简报

五年级数学 第4 期

桐梓县教研服务中心 2020 年10 月27 日

 

 

桐梓县五年级数学教研团队在线参与第四次教研活动

2020 年 10 月 21 日,根据“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试点县教研团队远程培训方案的要求,五年级数学教研团队在线参

与了陈晓燕老师的同步教研《单元导读与备课分析(第四单元)》。陈老师以“体验随机 感悟规律” 为主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

关于概率的知识,各位参与学习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

周天学老师说《可能性》是五年级上册数学里的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操作性很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 者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 促进数学的学习。本单元依托新课程理念,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并从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是希望课堂上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 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规律。本单元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情景中玩数学、 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杨树红老师认为在《体验随机,感悟规律》的教研中,陈老 师从数据分析观念,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随机现象,概率论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在这单元的学习中,让学习动手试验,明确具体操作方法与要求,经历搜集分析数据,讨论交流统计结果, 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张兰老师觉得在《可能性》的单元导读的教研课程中,陈老师从让学生初步感受最基础的“可能性,从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整堂课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在课堂中只有给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可能性” 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频望。既重视了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又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总之在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不管是在设计,安排还是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都应当有意识地提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让学生较好的理解 “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

马治芹这说这一单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抽签),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能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能猜测出随机现象中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学生感受事件 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 小的。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夏运刚老师认为在教材中,概率部分的教学常常是把随机事件的有关数据采集好以后,作为已知条件出现在例题或习题中,然后借助这些数据进行随机概念的教学。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习惯地把这些数据当做是确定的数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随机观念没有得到发展。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因为学生缺乏对随机环境的真实体验,往往较难建立随机观念。 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组织策略,就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这些不确定事件的存在以及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发展随 机观念。

总之,教师在帮助学生突破随机观念障碍时,应该借助丰富的生活背景,促进学生全面看待随机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 事物的变化规律,体会随机事件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本期编辑   核:娄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