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长兴集乡杨庄联办完全小学第18周简报

东明县长兴集乡杨庄联办完全小学第18周简报

2021-01-12 09:38:58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228)

东明县长兴集乡杨庄联办完全小学第18

简 报

                                    2020年12月28日        

根据“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名师团队远程培安排,我校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加了此次线我校上教研活动。

学习记录:

 

  顿艳辉老师: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三年级是一个特殊时期,学生学习容量大,学习难度加深,容易拉开差距。通过学习杨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在习作教学上有了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在习作中的教学方向。

   首先杨老师分析了三年级学生眼中习作的难点,让我们在教学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因材施教。接着从关注要素,关注生活,关注课标,关注课堂与习作的关系给我们讲解习作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要学会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表达最美的文章。

李洁老师:

目标要求努力吻合课标要求。学生眼中的习作难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 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写话进入到中年级习作的过渡期,习作训练既要巩固第一学段写话练习的成果,又要为下一学段的习作能力发展作铺垫。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主题是“观察”,然后围绕该主题开展。就三年级上册教材看,接下来的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很多都要用上“观察”,如: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之掌握正确、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形成观察能力。

三年级习作是起步阶段,教师不能凭着经验,随意拔高习作要求。

对照课标与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三年级上册8次习作内容和道写什么、怎么写。本套教材的习作编排力求细化,使学生一课一得,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方法可依,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

如,第一单元习作《猜猜它是谁》。老师们只要仔细阅读习作提示这个“文本”,就能清楚确定本次习作主要教什么、重点训练什么,不必挖空心思自己去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每次习作的编排内容基本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四个方面。

本套教材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般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指向阅读,另一个指向习作,两者之间关联紧密。

梳理8个单元语文要素,一般都是一个指向阅读,一个指向表达。我们会发现第三、四、五、六单元阅读与习作的要素关联特别紧密。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从读学写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学生对仿写存在高认可度。本套教材在课后练习题、词句段运用中多处编写了读写结合的小练习,增加练习的密度,仿写更具时效性。如,第二单元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小练笔、《秋天的雨》课后第三题。这些小练习,也为这个单元“写日记”积累了素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阅读和习作之间的联系。

任晓飞老师:

本年级16个习作单元中有8个习作单元都和“观察”有关,因此进行细致到位的观察是三年级,或者中年级的训练重点。作文首先是来源于生活的,让孩子真实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录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沉淀的过程。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需要技巧的,写作技巧是可以教的。

保护孩子的兴趣。这是孩子的写作的积极性。多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表达,不断鼓励孩子爱上作文,让他们有主动表达的欲望。写作班里有很多原本不爱写作的孩子爱上了写作,不会写作的孩子乐于表达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全力配合和引导才能得以实现,也是可以实现的。

这些建议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希望我们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作文在短期内提高是很难的,重在做一个有心人,首先知道什么是好作文,那么自己的作文也就离优秀不远了。总之,语文学习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张俊芳老师学习心得:

一、教会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然地走进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学生好好地玩,并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写”。例如,有意识地组织了捉迷藏、打气球、贴鼻子的游戏活动,组织知识竞赛、文娱表演活动,以及各种参观游览活动等等。让学生玩的有趣,在玩中得到体验,从而产生想写的念头。而且通过活动,他们既有具体的材料,又有切身的感受,因此写起习作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从“玩”中学“写”,还能使他们感觉到:写作并非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快事。

二、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势必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习作的心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例文篇幅并不长,我们也不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只要把事情叙述清楚,语言完整、通顺就行了。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力求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让学生大胆地写,自由地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习作的自信心,喜欢习作。

总之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启蒙阶段,要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降低习作的难度,减缓坡度,帮助学生树立习作的信心,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与阅读课的教学紧密结合,开展读写结合训练,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定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习作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习作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习作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创新,那么我们的习作教学必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 !

 

姬汪洋老师:

杨老师从做好四个关注精准实施教学入手,通过各种活动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接着抓住动作描写的点为学生搭建习作的支架。教会学生看生活,寻找素材,提炼方法,理清思路。在整堂课中,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先让孩子大胆表达,说的足够了,再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然后进行写话之后的交流碰撞,评价赏析,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提高了习作水平。引导发现写作小秘诀,领会表达的小奥秘,摸索语言的表达规律,为孩子们个性表达,作了铺垫。在学生掌握了秘籍之后,引导孩子进行了二次修改,三次提升,在老师有效指引下,孩子们的作文在课堂上实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