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五年级语文第七期简报
2021-06-22 16:07:22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299)
时光清浅,岁月无言。五月的风吹来了六月的鲜艳。我们五年级语文团队在山西梁涛名师团队的带领下潜心教研,在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让教研滋养生命,让时光绽放芬芳。
5月19日跟随杨花老师参与语文五下第八单元的异步教研
5月25日跟随杨华老师参与语文五下第八单元的同步教研
6月2日观摩景红丽老师的课例《杨氏之子》
5月19日-6月2日我们跟随山西梁涛名师团队继续走进五下第八单元。杨花老师在异步教研中从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方面为我们进行详细的解读。
单元主题: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
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实则是品味语言,感受思维之力量);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感受。
显而易见,这一单元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风趣和幽默的语言感受人们的智慧——品语言之妙,展思维之奇。
如何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构建与生活的联系?杨花老师提出项目学习的构想,这是打通学生课堂与生活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习得学科要素,最终形成成果,在成果展示中获得反馈评价。
泰戈尔曾经说过“好的教育让人踏入生活而毫无惧色。”在同步教研中杨花老师着重解答了项目学习的意义以及策略。
针对本单元特点,构想了本单元的教学计划。
在单元整体关照之下,确定该单元的学习活动,从而更好的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这一单元的学习活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语言鉴赏;第二,思维锤炼;第三,语言表达。
三个学习活动互为因果,又逐渐递进,最终指向这一单元的独挡之任——品语言之妙,展思维之力,从而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以景红丽老师执教《杨氏之子》为例,本课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动形象的落实了语文训练要素。教学中,聚焦“甚智惠”。其“聪惠”主要就表现在他“应声答”的语言上,答得既巧妙、有分寸,同样也很风趣。首先是“善听”。“此是君家果”字面意思为“这是你家的水果”,言外之意则在以“杨梅”和“杨姓”的联系开玩笑——你们家姓杨,杨梅也姓杨,甚是幽默。其次是“妙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声答”,说明孔君平的话音刚落,杨氏子就回答了,反应敏捷;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对方的姓上做文章,同样幽默风趣;三是应答中用了“未闻”二字,委婉、得体,不失礼貌了。果然,“甚聪惠”。这样细细品读,会发现简短的故事中,每一词、每一处,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杨氏子“甚聪惠”,给读者带来了快乐和思考,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魅力。
王凤楼镇中心小学 魏振涛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建议,杨花老师从一、单元教材解读,二使用教材构想,单元教学举例三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杨花老师首先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进行讲解:人文主题包括1、风趣与幽默2、亲情3、健全人格。语文要素主要是:1、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2、习作要求,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
景红丽老师执教《杨氏之子》,本课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动形象的落实了语文训练要素。教学中,聚焦“甚智惠”。其“聪惠”主要就表现在他“应声答”的语言上,答得既巧妙、有分寸,同样也很风趣。首先是“善听”。“此是君家果”字面意思为“这是你家的水果”,言外之意则在以“杨梅”和“杨姓”的联系开玩笑——你们家姓杨,杨梅也姓杨,甚是幽默。其次是“妙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声答”,说明孔君平的话音刚落,杨氏子就回答了,反应敏捷;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对方的姓上做文章,同样幽默风趣;三是应答中用了“未闻”二字,委婉、得体,不失礼貌了。果然,“甚聪惠”。这样细细品读,会发现简短的故事中,每一词、每一处,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杨氏子“甚聪惠”,给读者带来了快乐和思考,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魅力。
总之,无论杨花老师对第八单元的教学分析还是景红丽老师执教的示范课《杨氏之子》都使我眼前一亮,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前曹镇中心小学 方雪萍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我们的教研接近尾声。本单元我们跟随杨花老师一起走进第八单元学习,先把学习心得分享如下:
单元主题:品风趣,体悟智慧的光芒 学风趣,过有智慧的人生
教材解读: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风趣幽默的语言。
如何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构建与生活的联系?在异步教研中,杨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进行解读,要我们落实语文要素,构建与生活的联系。对人文主题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幽默的写法和语言,用恰当语言表达看法和感受。从单元教材解读到使用教材构想,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在同步教研中,杨花老师从语文要素教材解读看漫画及其写作兴趣,从纵向与横向感受课文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了解读。显而易见,这一单元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风趣和幽默的语言感受人们的智慧——品语言之妙,展思维之奇。
以景红丽老师执教《杨氏之子》为例,景老师从单元导读直接引入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呈现各种漫画直接导入《》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然后整体感知文言文内容。先从难读的字开始指导,然后进入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这篇小短文讲了件什么事?师生充分交流以后,学生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充分朗读,然后明确故事内容,在朗读中结合课下注释,结合上下文联系课文内容。在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解决了难题。
文言文本就难学难懂,景老师指导同学们把课文中漏掉的地方应该补出什么字,进行了全面的指导。教学中,聚焦“甚智惠”。其“聪惠”主要就表现在他“应声答”的语言上,答得既巧妙、有分寸,同样也很风趣。首先是“善听”。“此是君家果”字面意思为“这是你家的水果”,言外之意则在以“杨梅”和“杨姓”的联系开玩笑——你们家姓杨,杨梅也姓杨,甚是幽默。其次是“妙答”。尤其对杨氏之子聪明在何处?景老师进行了重点指导,在姓氏上做文章。这就是智慧之花。
平原县第一实验小学 荆立梅
景红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示范课《杨氏之子》。景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巧妙的评价,让学生关注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依法学习,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引导学生用不同语气连读四遍课题,既渗透了朗读的方法,又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创设情境理解多音字“为、应”的用法,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师生在一问一答中理解“应声”的意思,让学生轻松地体悟到杨氏子的智慧。引导学生猜测文言文省略的成分,为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结尾的猜测设计巧妙,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结尾最适合文章的语境,同时还引导学生做人,要做懂生活的人,培养学生的情商。景老师的课堂处处皆“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坊子乡中心小学 赵彬
在教学中,景老师留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告诉学生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讲究断句,讲解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把古文读通、读顺。再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积累的学习经验,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然后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进行思考: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答曰”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君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最后,引导学生读出对杨氏子喜爱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把课文读美。让我学习到,在探究交流、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我的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设置了一个语言练习:杨氏之子的回答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学生马上说出了“无懈可击、天衣无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杨氏之子的“聪慧”,跃然纸上,我觉得这也是受了景老师的启发。
最后,在学生学习兴致正浓时,拓展《世说新语》有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经验,相信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处,会老练许多,而且能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魅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相信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乘风破浪,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