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县三年级语文第3周简报

兰坪县三年级语文第3周简报

2021-09-27 11:30:50    作者: 国发天元管理员    阅读: (179)

兰坪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

简 报

年级语文  〔2021〕第3周   2021年 913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项目组成员:

组长

成员

李子润

城区第一完全小学

1

苏健靖

城区第三完全小学

2

李翠玉

城区第一完全小学

3

杨勤

城区第一完全小学

4

和峰

兔峨中心完小

5

和芬芳

城区第二完全小学

 

 9月13日,央馆教研共同体福建许发金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陈智文老师,通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全景学习平台,为我们进行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从异步教研和同步教研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我县老师们收获颇丰。

一、单元主题及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二、语文要素解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套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后续的年级也是在实践中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选材灵活,写法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本单元的习作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初步学习积累习作的素材,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分享,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二、教学建议

针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教师教学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展开学习过程。

(一)调动学习经验,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对学生而言,理解难懂的词语是一种学习挑战。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回顾之前学过的方法,如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同时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促使他们不断学习、运用和积累新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近义词替换、语素意义叠加、联系语境猜想等,并使这些方法实现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在遇到难懂的词语时,调动学习经验、多角度思考、多元化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词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和点拔,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有机融合,多向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部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这条主线非常清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偶尔会因为过度重视语文要素而忽视了课本知识,出现对教材和编者意图的过度解读甚至偏离教学目标等问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阅读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进而更好地读懂课文,提升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为主要教学任务而应将其有机地融合于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情感体验和语言运用教学过程中。否则,就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

针对“学习写日记”这一语文要素,教学时要考虑到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特点,不宜拔高要求,重在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好处,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并注意激发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信心,使其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本单元精读课文也编排了指向表达的课后练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要求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秋天的雨》要求根据课文的语言图式展开想象,照样子写句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两篇课文还都编排了“阅读链接”栏目,让学生开展初步的比较阅读的活动,获得更加丰富的感知。

异步教研

 

同步教研

 

 

 

 

 

编辑:苏健靖   

供稿:李子润 李翠玉 杨勤 和峰 和若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