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教育扶贫,我们在行动》
2021-12-05 10:34:02 作者: 全景王硕 阅读: (617)
云端教育扶贫,我们在行动
合肥市太湖路小学 朱守琼
【摘要】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教育扶贫工程,包河区陈浩音乐教研团队有幸参与这一项目,在云端与全国各地七十多个实验区音乐教师一起教研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研究构建教研共同体运行有效机制,为国家教育扶贫、教育均衡工作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教研共同体 云端 教育扶贫 协同发展
【作者介绍】朱守琼,教研共同体项目和课题研究具体执行人,安徽省教育评估专家、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包河区名师,高级教师,安庆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合肥幼专客座教授
【联系方式】单位:合肥市太湖路小学
电话:13866750512 邮箱:1140633964@qq.com
【正文】
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发展提升试点项目”自2019年初开始推进,是为稳步提升国家中西部地区缺少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开展的扶贫工程。项目在全国遴选名师教研团队28个,包河音乐教研团队通过层层严格的遴选,有幸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教研团队,依托全景学习平台和网络技术,在云端与项目中七十多个试点县开展教研教学活动,为四所实验校:新疆库车县萨喀古小学、云南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第一完全小学、甘肃藏族天祝县打柴沟小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城关小学开展双师课堂教学服务。同步申请的国家级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音乐名师教研共同体跨区域协同发展探索与研究》(编号DCA190331-2001)成功立项,研究优化共同体运行机制,达到跨区域协同提升之目的,所有参与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教研教学活动不断辐射带动试验区,教育扶贫我们在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 创设优质课程,提供教学服务
(一)依托全景学习平台
教研共同体项目开展网络教研教学活动依托在央馆全景学习平台,有教学端、听课端以及项目网站,具有课程管理、计划实施、课程开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课程展示、学员管理等功能,各项功能还在不断升级优化中。
线上授课与线下教研教学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了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没有眼神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对于教研团队成员来说是个挑战,需要团队成员迅速提升网络直播的技能,熟悉平台功能和操做,转变探究交流的方式,将网络跨区域跨跨时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 课程体系与形式
1.课程体系:根据试验区的需求,小学音乐现用教材版本为人教版教材,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开展相应单元的教研与教学活动,给实验区教师以示范与引领,有效开拓研修教师的音乐视野和教学思路,真正帮助到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
2.课程形式:
异步教研:是网络直播教研前一周引导试验区教师自学的课程,教研团队精心准备教研课件,对单元教材进行整体梳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对每个作品的音乐元素、音乐风格、音乐主题、音乐相关文化等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若干教法探索的问题,激发研修教师的思考研究,并反馈教研探索与困惑。
同步教研:在异步教研收集到的信息反馈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融入同步教研课程中,教研团队经过多轮讨论,继续深入打磨细节、研究多样的教法,并准备教学示范与合适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课件。网络直播时,由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成员作为主讲教师,连线3-5位备课教师一起说课研课。直播过程中,试验区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发言申请与主讲教师连线,实时互动与交流。网络教研的开展,让试验区教师有机会参与到高规格的教研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示范课: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课堂教学更高效和丰富,每个单元同步教研后会呈现1-2节示范课,将教研中提出的教法进行实践验证,同时提供教学服务。直播授课时,会连线实验学校实验班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实验校教师成为教学助手,组织音乐活动、反馈学习情况,双师教学让师生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音乐课程。示范课是全程开放的,所有实验区学校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即使错过直播时间,也可以通过回看,让缺乏音乐师资的学校有机会开设音乐课。
- 课题研究相伴,优化运行机制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教研团队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网络教研教学经验,是课题研究的相伴,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更加顺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优化。
教研共同体要达到跨区域协同提升需要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分层管理、逐层推进;计划制定、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团结合作。教研团队以学习者、探究者、引领者的角色吸引和推动试验区教师参与到教学教研活动中。学习必有成长,实验区老师也逐渐成长为当地的教学骨干,并教学辐射周边校。
(一)积累教研团队分层管理经验:
1. 团队组建:团队由10名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组成,这些成员在一线教学多年,了解教材内容和体系,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成果。另外,吸收 10位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创新精神、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加入,与名师、骨干教师结对,共同参与主题研究和教研分享。
2. 任务分工:学期初由项目负责人制定教研教学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负责小组,确保教研教学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3. 小组研修制:团队成员分为3个研究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对承担的单元主题教研进行任务分工,课件模板选择,合作备课磨课,课件制作、难点教法研究、活动设计、模拟说课、确定课件和说课稿、宣传报道等环节, 会开展多次线上线下研磨活动。
4. 负责人指导制:研究小组各工作环节的推进,项目负责人也都步步跟进,层层把关,经过多轮讨论研究,确保教研教学课高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在规定时间节点以直播的形式开展全国互动式教研。
(二)单元教研研磨优化:
每次主题研究的准备时间都要历时三到四周,就单元内每个音乐作品的情境营造、重难点分析、教法探索、情感引导与表现、活动的设计、相关音乐文化的素材选择、各作品之间的关联、单元主题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等内容进行深度探索,主备教师要进行模拟说课,所有成员要发表观点,多轮线上线下交流,探讨的内容不断深入,大家已开始习惯表达和接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对自己吸收到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深度思考和内化,对教研课件进行多次修正。
(三)呈现精彩教研教学课例:经过团队近两年的精心研究和辛苦付出,已在全景学习平台呈现16个单元(80课时)异步教研课程,16个单元(80课时)同步教研课程,18次示范课,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可供实验区教师随时参与学习,指导日常教学。
(四)总结经验,继续前行:教研共同体项目为教研团队提供了一次很好地实践与研究的契机和平台,成员们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已撰写高质量论文16篇,两篇发表,多篇获奖,有效促进成员的专业成长,保障共同体项目更加顺利有效的推进。
- 扩大辐射影响,落实教育扶贫
在项目推进的一年中,教研团队成员为了保证每次教研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多轮线上线下内部教研,结合音乐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努力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全新的视角探索教研的新方向,提供多种教学方案供研修教师选择,教研教学活动获得实验区老师的积极响应,16次异步教研共收到2505条教研反馈。16次同步教研中,实时互动2358人次,课后回看10566人次。18节示范课教学,课中互动1326人次,课后回看1107人次。教研教学活动吸引了来自新疆、甘肃、云南、西藏、重庆等全国70多个实验区教师和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名师团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正如结对校甘肃省藏族天祝县打柴沟小学兼职音乐教师卢义拉(数学教师)的话:“老师们的课说的特别好,我和学生们都听懂了、学会了。”质朴的语言是对教研团队最高的评价。在多次网络教研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安徽陈浩音乐教研团队的教师风采,新颖别致的教研活动、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更是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实验区音乐骨干教师参与了系统的教学研究学习,有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再辐射周边,引领当地音乐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跨区域网络教研教学方式,使校际、区域、城乡之间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力推动了教育城乡一体化的优质均衡发展。
央馆教研共同体项目让我们有机会在云端相遇,聚时一团火,散时满天星,将音乐教育的种子洒满祖国的大地。